小寒後進補吃什麼好?小寒後進補有什麼禁忌?小寒過後很多人都有食補的習慣,因為食補可以提高自身免疫力,而小寒氣溫比較低,我們如果不及時進行養生工作,是非常容易引起一些冬季常見疾病的,那小寒後進補吃什麼好?小寒後進補有什麼禁忌?
1、小寒進補吃什麼好
1.1、糯米飯
廣東民諺“小寒大寒無風自寒”,小寒、大寒早上吃糯米飯驅寒是傳統習俗。民間傳統認為糯米比大米含糖量高,食用後全身感覺暖和,利於驅寒。中醫理論認為糯米有補中益氣之功效,在寒冷的季節吃糯米飯最適宜。
1.2、雞湯
老南京還有逢“九”吃一隻雞、每天一個雞蛋的進補習慣,所以小寒這天市民的餐桌上也少不了雞湯和雞蛋。據說,雞骨雞肉在文火的慢慢煲煮中,營養成分大多會溶入湯中,極易於人體吸收,是冬季補氣補血的進補佳品,鈣質也多。
1.3、吃菜飯
小寒節氣,老南京講究吃菜飯,其來源估計與天冷進補有關係。所謂菜飯就是青菜和米飯一起翻炒,加入鹹肉、香腸、火腿、板鴨丁。其中矮腳黃、板鴨都是南京的著名特產,極具南京特色。
1.4、黃芽菜
據《津門雜記》記載,天津地區舊時有小寒吃黃芽菜的習俗。黃芽菜使天津特產,用白菜芽製作而成。冬至後將白菜割去莖葉,隻留菜心,離地二寸左右,以糞肥覆蓋,勿透氣,半月後取食,脆嫩無比,彌補冬日蔬菜的匱乏。
1.5、臘八粥
小寒節氣中另有一項重要的民俗就是吃“臘八粥”。古籍記載,臘八粥用黃米、白米、江米、小米、去皮棗泥等合水煮熟,外用染紅桃仁、杏仁、瓜子、花生等作點染,這些食品均為甘溫之品,有調脾胃、補中益氣、補氣養血、驅寒強身、生津止渴的功效。
2、小寒後進補食療方
2.1、羊腎紅參粥
材料:羊腎1隻,紅參3克,大米100克,調料少許。
做法:將羊腎切開,剔去內部白筋,切為碎末,紅參打為碎末,大米洗淨,加入適量水及調料,煮1小時後食用。
功效:益氣壯陽、填精補髓的作用,
食用人群:適用於虛弱無力、腰膝酸軟、畏寒怕冷、耳聾耳鳴、性功能減退等腎陽不足的人群。
2.2、胡桃仁餅
材料:胡桃仁(或核桃仁)50克,麵粉250克,白糖少許做法:將胡桃仁打為碎末,與麵粉混合在一起,加水適量,攪拌均勻,烙為薄餅食用。
功效:有補腎禦寒、潤腸通便的作用。
3、小寒怎樣對症進補
3.1、補氣主要針對氣虛體質
如動後冒虛汗、精神疲乏,婦人子宮脫垂等體,宜用紅參、紅棗、白術、北芪、淮山和五味子等。
3.2、補陰針對陰虛體質
如夜間盜汗午後低熱、兩頰潮紅、手足心熱、婦人白帶增多等體征,宜用冬蟲夏草、白參、沙參、天冬、鱉甲、龜板、白木耳等。
3.3、補血主要針對血虛體質
如頭昏眼花、心悸失眠、麵色萎黃、嘴唇蒼白、婦人月經量少且色淡等,應用當歸、熟地、白芍、阿膠和首烏等。
3.4、補陽針對陽虛體質
如手足冰涼、怕冷、腰酸、性機能低下等體征,可選用鹿茸、杜仲、肉蓯蓉、巴戟等。
小寒後進補要注意什麼
1、食宜雜
食宜雜,即食物要多樣化,精粗搭配,葷素兼吃。冬天人們有偏嗜高蛋白、高脂和高糖的食物,不吃或少吃粗糧、蔬菜、瓜果的傾向。這不但容易使人患缺鐵性貧血、維生素缺乏症、便秘、口角炎、牙齦出血等症。
2、食宜溫
小寒冬季,是吃羊肉、雞肉等溫熱品的好時候,特別是對於偏於陽虛體質者的人:偏於陰氣不足的食補以鴨肉為好。飲食切忌黏硬、生冷食物。而冬季喝熱粥也非常適合,如羊肉粥,以溫補陽氣:麥片粥,養心除煩;核桃粥,養陰固精;紅薯粥,滋補肝腎。
3、食宜苦
小寒氣候寒冷,是上火的“旺季”。這時的飲食應減鹹增苦,苦味食物可助心陽,減少過亢的腎水,起到養腎的功效。中醫認為苦味食品可入心經而降泄心火,小寒寒冷幹燥,多吃如苦瓜、陳皮、蓮子心、苦蕎麥等苦味食物可助心陽。
小寒後進補有什麼禁忌
1、忌沒病也大補
中年人以補益脾胃為主,老年人以補益腎氣為主。但具體到個人,又有氣虛、血虛、陰虛、陽虛、氣血陰陽共虛等不同,要認真分析,最好在有經驗的醫生指導下判定。這樣,飲食進補才能有的放矢,不能犯虛虛實實之戒。
2、忌有病就濫補
體“虛”也有不同,不能一概而論,須辨陰陽,陰虛補陰,陽虛補陽。陽虛者應溫補,陰虛者則可以吃一些沙參、麥冬、枸杞等藥物。若體質無明顯偏陰或偏陽的,則基本上不需補。
3、忌有藥補,不管三餐
一些盲目補身的人,一日三餐都來個老火燉湯,別的飯菜不吃或很少吃,一日三餐最認真的就是補湯。專家認為,補應以食補為主,藥補為輔。食物也分陰陽,患者應根據醫生的建議和身體狀況進行食補。
5、忌以形補形,萬試萬靈
“以形補形”是不少人對吃補品的見解,吃腰補腰(腎)、吃胎盤補陽,有一定的道理,但都不確切。
以上是養生在線小編給我們講解的有關小寒節氣的進補方法以及禁忌,雖然小寒節氣的進補工作非常重要,但是我們也不可以盲目進行,一定要掌握正確的方法,這樣才能更好的達到養生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