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各省的高考成績陸續公布,此時考生的心理問題也是不容忽視的。高考出分的前後幾天,是學生「心理問題」高發時間段。對於估分、查分、報誌願等錄取的考生們而言,很多考生在考後飽受「不良情緒」折磨。其實 考生的極端行為發生前並不是沒有征兆,隻是多數時候被家長以及老師疏忽了高考成績公布後考生心理如何進行「心理疏導」?
心理疏導:悲觀絕望
例如: 高考成績公布後,由於成績不盡如人意,使考生對高考後的未來人生感到絕望,有可能出現極端行為,選擇傷害自己甚至結束生命。這種行為是最容易被家長忽略的,家長應及時發現考生的“異常信號”。
解讀: 考生家長應細心觀察,別放過高考成績公布前後考生心理的微妙變化。家長應根據考生平時的行為及時主動與考生溝通,應考慮孩子陷入抑鬱情緒的可能。家長除了多開導,也可以向心理醫生求助。
心理疏導:自責自卑
例如: 這類考生把高考看得很重、經常有挫敗感,他們會反複回憶、尋找、品味本次高考中的不足,這種做法會放大痛苦的情緒體驗,看不到自身的優點,帶來較強烈的「挫敗感」。與父母、親戚或朋友交談時,時常表現出不自信、懊悔的身體語言。
解讀: 針對這種考生在高考成績出來後,不管考生考了多少分,家長都不要對考生的成績表現出失望的情緒,更不要強調,因為這類對自己有著較高目標定位的考生往往自尊心強,相對的承受力也較差。當沒能達到理想目標時就會變得沮喪、心煩意亂。
家長應「鼓勵」考生表達自己的真實感情,妥善解決情緒反應,避免問題持續發酵,家長可以多關心考生。
心理調試技巧
解讀: 考生應盡快從考試的非常規狀態回歸健康生活的正常狀態,可以進行積極的室外運動,盡量安排興趣性課程,適度同學聚會、觀賞電影等自己感興趣的事。
高考隻不過是人生必須經曆的一個過程,不管考生還是家長都應以一顆「平常心」對待,如果您的孩子在成績公布後出現以下的情況:
警惕以下情況
1、內心痛苦,主動表達或暗示需要心理幫助;
2、情緒過分悲傷、絕望或異常憤怒、不平衡或易於攻擊他人,持續兩周以上,難以平複;
3、心理狀態變化巨大,如外向活潑變得拒絕與外人接觸,封閉自己;
4、出現絕食或暴飲暴食;出現持續的睡眠障礙;
5、嚴重酗酒、抽煙或通宵玩電子遊戲放縱自己;
6、時常唉聲歎氣,出現自殺傾向的言語、企圖或行動準備等。
這時家長應該及時向專業的心理醫生請求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