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撫喪偶老人方法有哪些?我們都知道,老人喪偶以後,很多老人會在2年內死亡,而且這樣的死亡率會比一般的老人死亡率高7倍,由此可見,老人另一半提前死亡對另一半來講是一個重大的打擊,那麼怎麼安撫喪偶老人呢,下麵小編為你介紹。
1、培養自我安慰心理
失去朝夕相處、患難與共的配偶的確是一件令人悲痛欲絕的事情,但這又是無法挽回的事實。要坦然麵對,不妨理智地提醒自己:每個人都要走向死亡,這是誰也逃脫不了的自然法則。如果他(她)不“早走”,而是我“早走”,對他(她)來講則更殘酷。“早走”一步的,一定“希望”我多保重身體,把孩子培養教育成人,愉快、堅強地生活下去。
2、避免自責心理
有些老年人在老伴去世後,常常會責備自己以前對不起死去的老伴。諸如:以前自己做過一些錯事,沒有滿足老伴的某些願望等。如果想要彌補自己對生前老伴的歉疚,最好的辦法不是自責,而是將老伴生前的事業、精神繼承發揚下去,完成老伴生前未能實現的願望。
3、避免睹物思人
常常看到老伴的遺物會不斷強化思念之情,這對自己正常生活並無好處。因此,應該盡量戒除懷舊誘因,把老伴的遺物收藏起來,尤其是最能引起痛苦回憶的物品。
4、多參加一些集體活動
多參加一些集體活動,比如照常和老夥伴一起打太極拳,逐漸消除緊張和焦慮。最後,父母遇到難事,晚輩不要勸他忍著、別哭。痛哭也是一劑良藥,隻有把傷心充分地表達出來,才能騰出空間容納快樂。兒女還可以邀請父母一起購物、照料孩子等,幫老人轉移注意力。必要時,也可以鼓勵他們尋求專業的心理幫助。想要很好的去安慰受,難過的老人,那麼也要從他們的心理角度出發,關注一些心理健康常識,這樣才不會起到反作用,雖然說生老病死是經常的事情。但是我們也需要通過一些方法幫助老年人度過這個時間段。
老年喪偶過分悲痛有什麼危害
醫學把喜、怒、憂、思、悲、恐、驚稱為“七情”,列為內因致病因素,並認“怒傷肝,憂傷脾,恐傷腎”。現代醫學發現情緒與健康關係密切,過度的憂愁悲哀不僅會加劇潰瘍病的惡化,降低機體的免疫力,誘發舊病複發,而且,強烈的精神刺激可使冠狀動脈短暫痙攣收縮,。腎上腺皮質激素分泌增加,心率增快,從而易於導致有冠心病的老人發生心肌梗塞或誘發心絞痛及心律失常等,不利病情的好轉康複。
所以,從理智的角度上講,喪偶的老人要振作精神,克製自己的情感,要對自己以及家庭以後的生活負責。麵對未來,自信而樂觀地生活,這才是老年人麵對喪偶所應持的態度,應依靠幾十年人生曆程的豐富的人生經驗,度過這一不平凡的生活階段。
喪偶老人心理經曆的三個階段
也許我們沒辦法理解那種相依相偎幾十年的難舍情,也不知道該如何去幫助自己的父親或母親走出痛苦,堅強的繼續生活下去。心理專家分析,喪偶老人的精神世界,往往要經曆三個階段:
1、自責階段
與老伴灑淚告別之後,總感覺對不起逝者,甚至認為對方死自己負有主要責任,於是精神恍惚,心理負擔沉重,吃不下飯睡不好覺,在言行上還會出現一係列反常現象。
2、懷念階段
老伴逝世後,生者在劇烈的情感波濤稍稍平息之後,會進入一個深沉的回憶和思念階段,在頭腦中常常出現老伴的身影,時而感到失去他(她)之後,自己是多麼的悲慘和孤寂。
3、恢複階段
長時間在親朋的關懷和幫助下,自己終於領悟了“生老病死乃無法抗拒的自然規律”這個道理。於是,理智戰勝了感情,身心逐漸恢複了常態,從而以堅強的毅力麵對現實,又開始了全新的生活。為了可以適應新的生活環境,消除悲哀在心靈上造成的陰影,老伴過世後的當務之急,便是進行正確的心理調適。
安撫喪偶老人方法有哪些?綜上所述,老人喪偶後他們的心理會經過3個階段的變化,所以這個時候為人子女要多給予老人生活上的關心和精神上的安撫,一起幫助老人及時的恢複他們的這種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