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愛養生
關愛養生 關愛健康生活
健康同行
健康同行傳遞幸福人生

跟蔣介石學靜坐養生法

    發布時間:2018-11-03 20:31:50    編輯:養生在線    來源:養生在線

跟蔣介石學靜坐養生法,靜坐是蔣介石奉行一生的養生法,易於學習,效果顯著,比瑜伽更安靜,比普拉提更簡單。靜坐養生法是涵養道德、保養身體的傳統養生法。蔣維喬先生打破了靜坐法秘不示人的習慣,破除了人們對靜坐養生法的迷信認識,將傳統養生與科學解釋結合起來,傳播了一種科學的靜坐養生方法。

跟蔣介石學靜坐養生

疾病的來源

人生在世,不論老的、少的、男的、女的,任何人都可能遭遇到疾病。疾病有內傷外感兩種來源:內傷是髒腑不調和,或者局部有損害;外感是氣候的變化,或受寒,或受暑;然不論內傷和外感,總不免要影響血液的正常運行、影響內外呼吸的氣體交換,所以就容易生病。

應該說明,疾病的來源當然不能簡單地用內傷外感來概括一切,即便是內傷外感,也還應該注意其他因素。總之,如果能在平常時候小心預防,比病起以後去求醫治療,好得多了。

疾病的預防

中國自古相傳的呼吸習靜養生法,在增進健康、預防疾病方麵,確有它獨到之處,它的微妙,也就是針對呼吸著手。

人們一般的運動不外四種。一種叫作“行”:就是下肢的行動;一種叫作“住”:就是立定在那裏;一種叫作“坐”:就是依靠座位固定肌肉;一種叫作“臥”:就是全身肌肉放鬆。但是練習呼吸以坐的時候最相宜,因為行時立時,身體和精神不容易安定,臥時身體和精神又易入於昏昧,隻有坐時可以安靜,所以通常稱之為“靜坐”。靜坐在中國流傳下來有幾千年,最大目的,就是使血行保持正常,無病時候,可以防病;有病時候,可以治病。隻要有耐心,每天不斷地練習,就能獲得很大的效果。

靜坐的方法

一、兩腳的安放

雙盤膝:少年筋骨柔軟,可用此法,就是把左腳小腿架在右股上麵,使左腳掌和右股略齊,再把右腳小腿牽上,架在左股上麵;這時候兩腳掌向上,兩股交叉,好像三角形,這叫作“雙盤膝”,它的好處是:兩膝蓋必定緊貼坐墊上,坐的姿勢自然端正,不會向前後左右歪斜。但這種雙盤膝姿勢,不容易學,中年以上的人,學起來更難,不必勉強。

單盤膝:坐時把左腳小腿,架在右股上麵,右腳放在左股下就得了。這比雙盤膝容易得多。它的缺點,是左膝蓋不能夠緊貼坐墊,入坐稍久,身體要向左邊歪斜;隻要你自己覺得歪斜,慢慢改正,也沒有妨礙的。

下盤法:老年人倘若連單盤也做不到,那就把兩小腿向下麵盤,也可以的。不過兩膝蓋都落了空, 更容易歪斜,應隨時注意改正。

平坐法:兩腿有毛病的人,連向下盤也做不到,把兩腳垂下平坐也可。但須把左腳跟靠在右腳背上,叫作“四肢團結”;或兩腳底平放地麵也可,但腿與腳掌,要保持九十度直角。初學盤腿時,入坐略為長久,必感覺兩腳麻木,此時可以徐徐放開,等到不麻木時再盤;或就此起身徐行,等到有所舒緩再坐,都可以。

二、兩手的安放

兩手應該鬆,絲毫不可著力,把右手背放在左手掌上麵,輕輕擱在兩小腿上放,貼近小腹。但如在平坐時,也可以將兩手放在兩大腿上部,掌心向下,自然地放平。

三、頭部的姿勢

練習時,頭頸、麵孔、眼睛、嘴巴的動作都要注意:頭頸要平直,麵孔朝前,眼睛輕輕閉合,嘴巴也要閉合,不可張開,舌頭抵住上顎。

四、臥式的姿勢

平常仰臥法:行、住、坐、臥是人們舉止的四種威儀,都可以用習靜的功夫。當然,行時習靜為最難,住時也不容易,非到功夫很深時辦不到。坐時行功最合標準,所以把它作為主要的練習方法。臥時雖易致昏沉,然在不便坐或不能坐時,就不妨以臥式來作代替。臥式如人們睡臥一樣,有仰臥、側臥兩種。仰臥姿勢與平常仰臥一樣。但須記得將頭肩等部位略墊高到自己覺得最舒服的位置,耳目口鼻等的姿勢均同前述。

獅子王臥法:此法是側臥,側臥雖然左右都可,但以作者的研究,當以右側為宜。因左側臥則心髒常受壓迫,不是太好;右側臥的耳目口鼻等的姿勢也同前述,但頭及上身須略前俯,上麵的腿比較下麵的應更加彎曲些,達到最舒適的程度;自膝蓋以上的大腿疊於下麵的腿上,膝蓋以下的小腿和腳就很自然地貼放於下麵小腿和腳的後麵,下麵的腿自然伸出,微微彎曲。上麵的手也自然地伸出,掌心向下,輕輕放於髖關節上麵;下麵的手,把掌心向上,自然伸開,放於頭畔枕上,距離頭部少許,須看你覺得怎樣最舒適為準。這個臥法,在功夫上有個名字,叫作“獅子王臥法”。

      圖片新聞
        精彩必讀
        最近幾天大家知道王祖賢減肥成功的新聞占據了……
        宋美齡長壽的秘訣是什麼?宋美齡於美國當地時間……
        黃奕的養生秘訣:是健康樂觀坦蕩地活著。有些磨……